從分娩后至產婦全身各器官恢復至正常狀態(tài)所需時間,稱為產褥期。一般需6-8周。
產褥期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變化最為明顯。但前者是復原,后者是進一步發(fā)育。
1、子宮:分娩后子宮即收縮到臍平,以后每天下降1.5-2厘米,產褥期末可恢復到正常大小。
2、陰道、骨盆:陰道壁由于胎兒娩出被撐開,且有許多細小傷口,產褥期內陰道壁肌張力逐漸恢復。骨盆底肌肉由于擴張而失去彈力,且常有部分肌纖維斷裂。產褥期如能堅持鍛煉,可恢復到接近孕前狀態(tài)。
3、乳汁的分泌:產后不久捏乳頭,即會有淡黃粘稠樣乳汁流出,叫初乳。初乳營養(yǎng)價值高且含很多抗體,是嬰兒降生后的第一餐佳肴。但早期往往乳汁分泌不足,多數(shù)人需兩周左右才能充分滿足嬰兒的需要量。故產后要堅持母乳喂養(yǎng),即使乳汁不多,也要讓嬰兒經常吸吮,這樣才能刺激乳房分泌乳汁,同時也有利于子宮的復原。
4、惡露的變化:在產褥期從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叫惡露。產后2—4天幾乎都是血性,且量多;5-8天血量減少,成為褐色漿液;15天惡露變?yōu)辄S白色,產后3周左右基本消失。
5、月經及排卵:由于個體差異,卵巢功能恢復時間也不一,如不哺乳,產褥期卵巢中即有新的卵泡發(fā)育。月經一般在產后6周左右復潮。哺乳期也有一年左右不來的,但不管如何,產褥期后即應有相應的避孕措施。
分娩后,雖然從沉重的大肚子狀態(tài)下解放出來,但在產褥期仍有不少使產婦煩惱的癥狀。有的是生理現(xiàn)象不用擔心;有的則是病理表現(xiàn),故應有所了解,及早發(fā)現(xiàn)及早治療。
1、子宮復原不全:分娩后已經過去好多天,但仍有紅色或褐色惡露持續(xù)不斷,下腹疼痛。其原因可能是宮內有殘留異物。應服用子宮收縮藥,如無效還須行清宮手術。
2、產褥熱:分娩后兩三天體溫持續(xù)在38℃以上,或感發(fā)冷發(fā)熱,其原因常見有:感冒;產道感染和乳房脹痛。一旦發(fā)生,勿濫用退熱劑,應去醫(yī)院診治。
3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后遺癥:一般來說,患有妊高征者,分娩后癥狀也就隨之消失。但仍有部分產婦分娩后癥狀持續(xù)存在,故有妊高征者,產后應定期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異常及時治療,否則會留下后遺癥。
4、尿潴留:產后2小時應鼓勵產婦下床排尿,有排尿障礙者,可用熱蒸氣坐熏或叫流水聲誘導。如產后6—8小時仍不能自行排尿則為產后尿潴留,脹大的膀胱可影響子宮的收縮,必須采取導尿術。
除此之外,還有如:乳頭皸裂、乳腺炎、便秘、子宮脫垂等,產后均易發(fā)生,最好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治療。
分娩后的2-3天(指正常產)是在醫(yī)院度過的。
剛分娩后由于放心和疲勞,產婦多感疲倦,充分休息是十分重要的,飲食上可吃些清淡、無刺激性食物,剖腹產者應等出現(xiàn)慮恭(即放屁)方可進食。
產后2小時,要自行小便,否則,充盈的膀胱會影響子宮收縮。如8小時仍未能自行小便者要行導尿術。產后24小時可下地活動,也可在床上做子宮按摩或輕微的產褥體操。用溫毛巾擦洗乳頭并向外牽拉,盡早讓嬰兒吸吮乳頭,最好應在產后1小時內給嬰兒喂母乳,即使無乳汁,也盡量讓嬰兒吸吮,并進行乳房按摩。
出院后,既有家庭主婦的工作,又有做母親的育兒責任,很容易疲勞,故要注意休息。每天可用熱水擦身或用淋浴清潔身體,注意惡露變化,保持會陰部清潔,繼續(xù)做乳房按摩和產褥體操。產后42天到指定的醫(yī)院做產后健康檢查,同時嬰兒也要做健康檢查,建立預防接種卡,按時接種各種疫苗。在產褥期如有出血、發(fā)燒、疼痛等異常時,要立即去醫(yī)院。1
2
10
11
12
14
15
16
18